2010年1月29日星期五

手机的故事


一步上巴士,见车上几乎每个搭客,手里都抓住一台手机,不是对着它跟没露面的人交谈,就是把玩着手机里那些播放音乐或电影或游戏等等的诸多功能。贝 尔发明的电话看来濒临退休,我家里装的电话好久没动过了;电脑受的众宠被削弱;人写信、贴邮票、跑邮局的日子在看不到的速度淡化中逐渐让电脑的电邮和手机 的短信接手并取代;纸张和笔的消费量肯定减少。不断出厂的新而且日日新的手机,大有连电脑的许多地盘都有被抢夺的危险。电脑的电邮、短信传递的方便,手机 有;路线指南的导航图手机有;手机还可听音乐、听电台和视频播放节目、看动画玩电子游戏甚至阅读电子书。只是众手一机,人们晓得歌坛的周杰伦,晓得武侠明 星李连杰,懂得巴西足球名将比利。但1973年,一面走在纽约街头,一面拿着他刚发明的世界第一台手机,一面跟一位隐形友人通无线电话的马丁古柏 (Martin Cooper)先生,不但常人不知,就是数以亿万计、天天按或触摸手机的人,知道的也很少。人的价值观念就是如此不近情理。

   为了朋友之间的远程交流,连我这个退了休,不事生产的老头子也没有一天离得了手机。一个人坐在往市区需要耗半个小时的巴士上,能够接到一个“虽然不算远 方的”老友传来的几声问候或一则幽默的短信,也是余生一乐。“偷得陶弘景的存神法,让你分享:心里存想火红太阳一个,光芒透射喉咙,直到齿间,然后以心念 引它到胃中,开目见心,胃内光彩艳丽。一日为之,一年后百病消除;行之五年,全身光泽焕发;行之十八年,行走在阳光下,人不见影迹,可避鬼避邪避灾。”这 就是我某天在巴士上收到不同空间的友人发来的一则手机短信。接着他来电话补充,说那段短信是从阅读中偶拾,传给我当趣文分享。

  回家后,我给这位朋友一则酬答回文:“那瓶红酒很珍贵,是结婚礼物,新婚夫妇决定留到另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打开来庆祝。第一个孩子出世,接着第二个。他工作升职,但他不愿将红酒打开。直到他们办好离婚手续,他把红酒酒瓶打开了,发现酒已经变成醋。”

   对于手机,我有个痛苦的遭遇:在巴士上,我想心事。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我身旁紧挨着我的身子坐下。待到我下了车,摸摸裤袋,糟,我用心疼的手机,不 见了。回想那小伙子紧贴着我身体,才发觉是他偷走了。从此以后,我坐巴士,总留意在我身旁坐下不介意我身上那股老味的陌生搭客,此其一,另一是那人一坐 下,我便抽出手机,抓在手里或放进我双眼可以照顾到的胸袋里,并乘机监视身旁那人的举止。这也算是手机乐趣之一。

笔心

  不断出厂的新而且日日新的手机,大有连电脑的许多地盘都有被抢夺的危险。

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

危险


我曾问一位教驾驶的朋友:每天坐在不懂驾驶的人旁边,万一那人有什么行差踏错,你不是很危险吗?想不到他反而问我:你每天坐在冷气设备的办公室里埋头伏案,还得看上司脸色,难道你不怕有一天,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肾衰竭等等,都找到你的身上来吗?

  我突然想起这事,因为我就近读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拜望鸟巢禅师的经过。

  鸟巢禅师九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后来到陕西拜在韬光大师门下。开悟后,独到泰望山一棵松树上搭间小屋,就在屋里修行,因此被称为“鸟巢禅师”。

  白居易在陕西任太守时,因仰慕鸟巢禅师,便特地去拜望他,见到他住在树上的处境十分危险,便警戒他。

  但鸟巢禅师却说:“不危险。真正危险的是太守您目前的处境。您在宦海浮沉,那是一个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地方,如果您不领悟,您的危险就在眼前。”

  果然不久,白居易就被到江西省九江县去当司马了。他的叙事诗《琵琶行》的序中说:“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指的就是被贬这回事。“左迁”是古代以“右”为尊,他不好意思说他“降职”,就说“左迁”。

  至于降职之后,他倒霉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可以从《琵琶行》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起,一直读到结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而颇晓一二,而同情他实在倒霉至极,不提也罢。

  我把这两件事连想在一起,同时也认为那个教驾驶的人,未必曾经读过白居易拜望鸟巢禅师那回事。可是他所提出的,我作为文员的危险,却几乎是一样的危险。——都是看不见和感觉不到的危险。

其实,“危险”是无所不在的。尤其是在拼搏中的职场,您不知什么时候会遇上因妒忌而痛恨您的人,到了人家在暗地里射中您一箭,您就完了。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原子笔

有几个广告,是自小记到今日。经典就是经典。

  其中之一,是一则玉米片的广告。画面是把一些玉米片从盒子倒出,然后飘入一颗颗新鲜 的草莓,再让白色的牛奶缓缓流经红色的草莓,再流到金黄色的玉米片,看了好像是很好吃的一份早餐。后来成功游说老妈买给我吃,才发现其实并没想象中可口。 但,直到今日每回看见这老字号玉米片, 那广告的画面,还是历历在目

  另外一则,是当年风光一时的原子笔的广告。

  说起原子笔,我的思维又不自主的联想起钢笔。在那年头,我们日常书写的工具是铅笔。毛笔只于习字时用。当然也有钢笔,但钢笔猜想应该是非常贵。之所以这么猜,并非我有价值观念,而是从文章联想到的。

   话说我们那时的小孩大概没那么聪明,大家都会有本作文参考书。热门的作文题目,比如,“我的志愿”、“我最难忘的一天”等,都有模式文章可背。其中以 “我最敬爱的人”最为煽情。故事大纲:有一位爱慕虚荣的小孩,看见同学有钢笔,他也着要一支。结果他老爸为了买钢笔,工作到病倒,小孩最终知错,也打从 心里敬爱老爸。

  结果不得了,同学们不管家里有钱没钱,一霎间都有个肺的老爸!所以,原子笔的出现,异常受欢迎。它的价钱介于铅笔与钢笔之间,一般学生都买得起,无疑“救”了不少老爸。

   说回那似乎是首则原子笔的广告。电视银幕上有个干了坏事的卡通坏人,原子笔赶紧飞快几笔画出一个牛仔,再画一个牛仔用的圈圈绳索。牛仔咯咯珞咯珞的骑着 马儿挥着绳索紧追坏人。当然,结果是抓到坏人。小牛仔英雄提起原子笔,胜利的喊:“Big Big Big, yippee!”BIG原子笔果然在江湖屹立好一段时间。

  想起来,钢笔也曾经有个经典的广告:特写镜头的派克钢笔头,触在高质地的白 纸,随着柔美的轻轻音乐,很顺滑的画出头尾不结的“8”,再接一个“8”,再接一个“8”,成连续不断的“888888888”。几十年后,无聊起来,我 还是会在纸上画那“888888888”。这,就是经典。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如果没有书店



在路上

  电子书成为读书人的新宠物,阅读也变得时尚起来。一个平时不见他谈书的北京朋友,突然由包包里拿出Kindle,然后煞有其事的像电子书代言人一样介绍其功能。他笑着说,每一天他都带着几百本书出门。在各大媒体上纷纷看见各种电子书的报道和评比,山寨版电子书制造商早已经准 备好了,纷纷推出新产品,估计今后阅读习惯也要改变了。

  过不久我们看书买书的行为是否会被当成历史一样来研究?时代总往快速和便捷的方式走,然而电子书不止无法取代翻书的质感及书页散发出的古老气息,上网下载读物更无法和逛书店的乐趣提并论。我们今后获得的会比我们将要失去的还重要吗?

   是的,如果没有书店,茱莉亚罗伯特Julia Roberts要去哪里邂逅休格兰特Hugh Grant,上演一段仙履奇缘?伦敦诺丁山有家主题书店The Travel Book Shop,售卖旅行书。好莱坞童话电影《诺丁山》讲的是大明星爱上小书店老板的故事,据说电影剧作者就是Travel Book Shop的常客,电影里的书店原型和室内设计就参考了这家书店。走进这家书店,马上被远方的陌生气味包围,站在书架前,面对着每一个花枝招展的目的地及旅 人们在路上的感叹和发现,世界才展现了它的意义,每一个我都想去或者再回去,远方和书里还有那么多的风景。如果没有书店,海莲汉芙能写出《查令十字街84 号》吗?虽然马克思和科恩书店已经于1970年结业,但是消失了并不代表不曾存在,原址门口还设立了一个小牌子写着: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思和科恩书店 的旧址,因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于世。一家小书店,让人记得一条街一座城市,也算功成身退了。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我办事,你放心!

据说毛泽东晚年病重,开口说话有困难,靠写字条向旁人发指示。这些“御笔”字条中最出名的是落在华国锋手里的“你办事,我放心。”,成为毛临终前 “钦点”华为接班人的旨意。毛逝世后,华顺理成章继任为中共最高领导,这六个字故而闻名于世。后来“四人帮”之首江青在受审的过程中曾经有这样的辩词,说 毛的字条原来写的是“你办事,我放心,有问题,找江青。”意思浅浅,有人断章取义,能叫故人放心,非我莫属。当然往后发展,谁才是“钦点”的接班人?谁办 事令毛主席放心?都不重要了。因为由谁来当领袖的关键,不是谁是已故领袖指定,谁叫已故领袖放心。一朝君主一朝臣,华国锋也好,江青也罢,后续都一样惨 淡。其实,在伟大领袖的心里,怎么可能有人能让他真正放心的?只不过,再伟大的人也和常人一样,时不我与,走到尽头,已由不得你放不放心。

   说到放心,我想起《红楼梦》第32回里有名的“诉肺腑”情节,宝玉对黛玉说“你放心!”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少年主 角的男情女爱,纠缠不清,我老人家也从后生来,大抵能够感同身受。只是书中少年家的对话老人家回味起来,每每多有异当年。就说这幕,你说是不是?叫人放心 的人其实是自己不放心在叫自己放心;回应了一句带问号“我有什么不放心的?”的人,实际上是放心了?还是突然醒悟起来,怀疑自己放心得太快太早,好似应该 还有点什么不能放心的被忽略了,所以怔了半天?

  “你办事,我放心。”后来多让人扭曲成“我办事,你放心。”,听信者每多自误。办事真能 叫人放心的,不用先举牌具保,实实在在地办事就是了,放不放心了,不是你说了算,得让人家听其言,观其行,而后自有分晓。往往是:说“我办事,你放心”的 人希望你放心地悉听尊便,放手让他任意作为。所以,换个方式理解,也就是:让我办事,你可得多“放”点“心思”了。

笔心

  办事真能叫人放心的,不用先举牌具保,实实在在地办事就是了。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

2010年的 第一片叶


2010年凌晨1时。

  在南京中央路的大街上行走,没有太多疾驰[jíchí]而过的车辆;没有媚谄[mèi chǎn]的霓虹灯管;没有欢度新年的热情。有的是冷冽的北风划过耳际的声音。

  几个小时前与老友在酒吧一条街的地下酒吧里等待跨年。年轻的男男女女在音乐DJ的带领下,摇摆身体。威士忌加绿茶,红酒加七喜,时下最流行。

  与老友坐在舞台边的小桌椅。点了一打“喜力”。公关女经理带着黑[kuàng]眼镜,诡異[guǐ yì]但又有点[mèi]力。一阵寒暄[hánxuān]对饮。不知不觉干掉了4瓶“喜力”。舞女还未上场,也来[còu]喝两杯,陪玩[tóu]钟游戏。短短10分钟又消耗4-5瓶。先前说陪酒不要小费。酒后却要求“挂花费”,这是小酒吧惯用的伎俩[jìliǎng],看在2009年最后一夜的份上,也不必太计较。

  10点钟,酒客们陆续进场,DJ调高音量。企图带动人潮,鼓动情绪。刺耳的电音耳膜有点难受,脑袋有点晕[xuàn]。入口的“喜力”已不再甘甜,倒觉得有点苦涩。

  舞台上的霓虹灯球转个不停,年轻的笑声笑语掺杂在灯红酒绿里。等待年的气氛已经燃起,趁热度尚未升到最高点,还是赶快逃离。

  走出地下酒吧,街面上的霓虹灯还在闪个不停。年轻人穿着厚厚的寒衣,在3℃的低温下等待跨年的钟声响起。

  打“的”(出租车)到酒店附近的足中心。难得中心里如此安静。温水泡足的那间,所有的噪音、杂音、电音和酒气,都溶入水里,不觉松了一口气。

电视上正播放户外的跨年晚会。主持人在倒数10,9,8,7,6,5,4,3,2,1,烟花燃起,举国欢腾,普天同庆!新年快乐,我与老友互相道贺(还有两位沐足的女技师)。

  凌晨1点,走出沐足中心,南京中央路两旁的fēng树孤立,枫叶早已落尽,走着,随手捡起一片枯叶,这是2010年的第一片叶,我会好好收藏,珍惜。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时间,生命的杀手


友人捎来手机短信,问我对季羡林这位中国当代名人知多少?我说略有所闻:闻说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精通七种外语,包括我从来没听过的吐火罗语。 问一位对语音有研究的朋友,吐火罗语是什么?他以电邮回答:吐火罗语是印欧语系,第六到第八世纪,在当时的塔里木盆地现在的新疆内使用,如今这个吐火罗语 像一些古文明那样已经灭亡,能看、能读、能说的人,季羡林老先生(他死时是九十八岁)应是仅存的硕果之一。

  友人说,季羡林先生认为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问我对此有何看法。我猜测,也许是他年事已高,像很多生命近黄昏的人那样经常发出的一种无奈的感叹:他不断地探索人生的意义,探索不得头绪后,自然也就认为人生无意义,人生无价值了。

  那位朋友追问我:你认为人生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

  我说,我一生没有特别建树,所以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和价值,这可能是功利主义者言。对己对人类既没有功也没有利,自然就活得没有意义和没有价值了。但以此而言,季羡林先生对学术界贡献的功利那么丰富,他何以说人生了无意义和了无价值?

  我的理解是,他像许多人那样,对生命的奥秘无法理解:人既然生,为什么要死?有了,最后无了,为什么有了不能一直有下去?

   我有一次发奇想:生于父母,清清楚楚,不是谜;死后呢?不知所终,当然最权宜的答案是埋了或火葬了,烟飞灰灭!但这个结局很难令人不作季羡林式的感叹! 设法找出这个生命奥秘的谜底呀。怎么找?唯一的办法是叫科学家去找出控制时间的机制。现在我们所认识的时间,只是向前走,谁能找出叫时间往后退的途径,生 命的谜大概就可以破解。打个比方,季羡林先生从98岁倒退到97岁,再一直倒退到他的母亲受胎前的时间,看看那个时间里的他是什么样子,那可能就是他的生 命的谜底。难、甚至难能的就是无法让时间倒流。所以从孔夫子到季羡林等等,一直有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看来,时间才是生命的凶手。抓住它,也许就能永远抓住生命。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左手船票,右手护照


早晨的综合诊疗所老人特别多,他们起得早,门刚开就来了。我起不来,不过又不想搭9点的上班特挤车,只好学他们一大早去复诊。做完检验,见过医生,等到领药时,是一小时以后了。

  在领药柜台前,自己已经没有名字,而变成了一组号码,配药师从来就认号码不认人,最多是走到他面前时才让你自己报上名来,对一下。难怪,从来没人喜欢药味于人情味的地方。

  坐前排的两个老,由各自的女佣陪着,不用说也是孩子工作忙,抽不了身,还好有女佣可以代劳;女佣倒是笑容满面的,丝毫不以为苦,[wǎn]着老妇的手臂,小心翼翼,贴心亲切,而且能说方言,老人很安慰,不时跟她有商有量,不由得想,我老了不知能否碰到好女佣?

  引起我注意的还是两老的对话:

  “你来拿药啊?等很久哦。”

  “不会久啦。人老了,真没用,前天摔了一,真惨,身病。不知几时会死?”

  “哈哈哈,不用急,船还没到,就是没到。”

  “像搭飞机旅行吗,你的那趟没到,急也没用,时间到了,自然会来。”
“哈哈哈,你说对吗?”

  我听傻了。

  眼前这个豁达[huòdá]的老妇,也许过着幸福晚年,偶尔一点风湿发作,所以说的话特别乐观;也许已经过尽千帆,遍尝人生况味,死不过像搭船飞机,引渡你到另一个国界去度假,今世不过是一个过境,来世是另一个。

  如此

  真正与死神短兵相接时,不知道老妇会不会说:嗨,我来了,这是船票,我的护照行李在此,统统交给你了。

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第一天


在2010年的第一天醒来,也不觉得昨天和今天有何不同,日子还是一样。北京像是一座吃完了[chǔ]备食物的大冰箱,街上空[dàng]无人,昨天的狂欢更像是一场幻觉,笑声;疯狂的倒数;吧台上的狂舞;倒数前后的狂发短信都是确实发生过的,不确定的是,过了昨晚,那些还能算是快乐吗?

   在过节总是害怕落单,一早朋友们就开始发短信,似乎要共渡患难。其实那日子还是日常日子,无论怎么过还是会过,过了也就觉得没什么了。早上起床,还 是要刷牙洗脸动电脑,除了换上了新的台历,其实也没什么不同。人长得越大,就越来越活得像动物,无知无觉,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fǎnpúguīzhēn].

   媒体报章上风风火火的展望2010年,我倒觉得无趣。过年前的回顾文章我倒是喜欢读的,我们也只能对过去的事情了如指掌[liǎozhǐzhǎng]指手画脚,那些过去[yóu]如东西家 的长短,在岁末时被人廉价的记起,也很快会被人忘却。人类善忘,这是我们的福分。我们无法展望明天,因为永远不知道明天会送你什么礼物。学习未雨绸缪[wèiyǔchóumóu]是好 的,但我确实是个不喜欢带伞出门的人,因为偶尔淋一场雨其实也很不错,我同时也不喜欢在手上套上一个沉甸甸[chéndiàndiàn]镣铐[liàokào],但我几乎是从来不迟到的。

  这一年在北京,淋了几场飞雪,也学了不少事。在出版社里策划的新书,也快要出版了,去年也接下了今年的任务。2010年估计也会是充实的一年。在2010年结束时回顾,只希望这一年的时间都花在值得的人或事上,没有白过。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面包机




认识面包机是十几年前的事。老公那时又有一次休假年,一个人到美国去充电。年底孩子们放假了,我也申请到假期,于是一大三小越太平洋,一家人又在美利坚玩了一个月。

  孩子们惦记着他们小时候读过的波士顿牛顿区维廉小学,于是特地从西岸飞到东岸,重访波士顿那所朴实可爱的邻里学校,与老师们相聚甚欢。我们又联络上上一回旅美时的房东刘叔叔和刘阿姨,结果他们盛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去住几天。

   刘叔叔夫妇[fù]都是在台湾修完大学,到美国读研究院后留在美国工作。我们第一次到美国时,他们在牛顿区有一栋小洋房,一家四口住在楼上,把楼下租给我们。他 们夫妇俩上班时,有一个来自中国城的中年华妇来照顾两个孩子。保姆缺席时,碰上我没课,就给他们当babysitter。

  再次见到刘叔叔夫妇时,他们热情依旧,房子却越换越大,还添了个小妹妹。在美国当双职父母,还要照顾三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容易。

   一天早上,半睡不醒时,突然闻到一阵甜甜香香的新鲜面包味。起身,原来整栋房子都弥漫着面包香,直钻心肺,一股无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早餐桌上,刘阿姨 介绍了她新添不久的面包机。太方便了,只要晚上睡觉之前把各种材料:面粉,糖,盐,奶粉,牛油,水,酵粉依照比例放入面包机,四个小时后就有一个最新鲜的 面包出炉。

  然后你可以变各种花样,加葡萄干,加鲜牛奶,加麦粉,等等等等。回新后,马上去买了一个面包机,等待着面包刚烘好时那阵满屋子的香。

  像许多家电一样,面包机玩了一阵就收了起来。直到最近因常买不到全麦面包而想起了冷落多年的面包机。十几年没用,机器还行吗?电线会不会短路?然而面包机老而弥坚,闲置了十几年后然忠忠恳恳地执行它的任务,烘出松软香甜的面包。

  仔细读了随机附送的食谱,原来可以用面包机来发面,1小时55分后,取出发好的面团做各种东西。
 两个小萝卜头喊着要做比萨,于是阿嬷带头玩家家酒。老人负责饼皮再抹上比萨酱, 萝卜头负责上他们喜欢的乳酪丝,黄梨片,蘑菇片,火腿片,然后烘烤20分钟就大功告成

  小萝卜头说,yummy ! 我们做的比萨比店里买的还好吃!

低头看得破


有人在我家对面的天桥下,贴了一方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一首歪诗:“天惶惶啊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啼郎。四方贵人读三次,一夜睡觉到天光。”我读后拈须含笑:这是什么时代了,干吗还有这种迷信的玩意儿?

   对于这首歪诗,我是记得的,我在襁褓时期,也是一个夜啼儿,时常把母亲吓坏了。后来隔壁有位姨娘知道了,她虽是文盲,却能背诵[bèisòng]这首歪诗,便擅自花两毛 钱,到柴船头找个替人家写书信的老人,用红纸写下,拿去贴在桥头,请四方贵人读三次,据说我就是因此而“一夜睡觉到天光。”我长大后,母亲谈起这事,便背诵这首歪诗,久了,我便耳熟能详。我曾对母亲说,这是不科学的。但母亲却说,这是秘诀。

  再后来,我又多读了点书,知道婴儿夜夜啼哭,可能是身体不,也可能是在做恶梦,便不能熟睡,偶尔入睡,便又惊醒过来。于是大人恐慌、抱他[hōng]他,喂他吃奶,他依然啼哭。

  终于,不知道哪位先贤先哲[xiānzhé]a great thinker of the past; sage、先圣,便“创作”了这首歪诗,再请人用毛笔沾了墨汁,写在一方红纸上去张贴,并期望“四方贵人”路过时读三次,好让那个baby,好好入睡。

  我母亲当然不同意我的“这是迷信”、“不科学”的说法。我从不敢跟母亲争执,这事便没有下文。

  直到最近,我偶然在天桥下读到这首歪诗后,回家跟内人谈起。她说:“有个时期,你不也被失眠困扰得十分苦恼吗?为什么后来又突然痊愈[quányù]了?”

  我说,“那是因为我看得破。我家师父告诉我:和尚穿的芒鞋,前后左右都有许多破洞,这正是低头看得破的意思。人若不低头,便不能看得破。看得破,才能睡了。”

  终于我悟道。我愿意低头,愿意看破,便一到天明了。

诗僧曼上人不也说了么?“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得看浙江潮?芒鞋破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多么潇洒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