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活在当下

佛法不断地教导我们:“活在当下。”

  “当下”可以是现在,可以是今天,可以是这时,可以是此一刻,此一分钟,这一秒;也就是说活着,就应该向活着的这个时候负责,小心、谨慎地负责,别无旁骛,包括走路也必须小心谨慎地走,以免撞到别人,更要避免被风驰电掣的汽车撞倒。

  “当下”也可以是“今生”。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始终小心、谨慎,那么,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他都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试想,走私贩毒、杀人放火、持械抢劫的,尚且懂得小心、谨慎,则我们能不小心、谨慎吗?

  我最近注意到我家对面几座正在翻新的组屋,那建筑工地上高高竖起的一块牌坊,记录了他们工作500天,没有意外,当然也没有工友因意外而伤亡。我相信工友们在高空作业时,必须是奉行“活在当下”的教训,并向“当下”负责。因此,我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我最近也注意到一家历史非常悠久的银行,有一句他们自创业至今就一直奉为圭臬的标语:“小心开得万年船。”我因此也对他们产生敬意,更因此不再替他们的客户耽心。虽然我自己并没有钱可以存进他们的银行。

  我有一些朋友,糊里糊涂的被人家一声令下,就在24小时之内自动辞职。我总是怕触怒他们而小心、谨慎地去劝告他们“活在当下”,以后从事什么行业,不要出错。

  儒家曾经告诫我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知今日的君子,天天都必须在危墙之下讨一口饭吃。看不见或感觉不到的那种危险不说,只要“抬望眼”,那些高楼大厦真不知几时要塌下来?又不是没有塌过,是不是。

  文天祥一生经历过许多危险之后,说“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我越来越觉得他这句话,正是我们今天为讨一口饭吃的处境的最佳写照。我们还能不小心,谨慎地来“活在当下”,来向当下负责吗?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岁月的定音器

 春节期间,家人聚餐。吃过饭后,小妹叫今年五年级的侄儿坐到身边讲话。侄儿带着童音,亲昵地以广东话叫小妹“姑姐”。小妹对我们说:“真的舍不得,很快就要听到他长大变声后所叫的‘姑姐’了。”这句话被我听进心里,有了它自己的回音。

   在我家主人房厕所里,经常可听到窗外传来一个男孩的声音。那应是隔壁座一户人家的孩子,我和妻从未见过他,这些年来,听着他近乎叫喊地和家人说话;开始 会嫌他吵,渐渐竟听出一份亲切感。人独自在厕所里,那样日常又私己的无数片刻,就这样伴随着一个孩子声音的逐渐变化。有一天,妻对我说:“那孩子长大了, 变声了。”我们会心地笑着,仿佛共守着一个时光的秘密。惟其不知道那孩子的模样,我们反而对他的嗓音充满感受;正因那微妙的一墙之隔,让我们听到了岁月的 嬗递。

  春节前夕,某个活动急需我确定演唱一首“少作”的音调。我当时人在外面,只好打电话到妈妈家,请她掀开家里的琴盖,弹do re me三个音。妈妈不谙乐理,平日里却喜欢自己只按白键弹唱心爱的曲子。我隔着电话,确定了自己要唱的音调。现在唱同一首歌,降低一度来唱,比较舒服。隔着 电话,通过妈妈的手指按出来的音,让我格外清晰地辨识到,什么叫做时间的低调。

  也是在这个春节,看到某个关于古典乐的电视剧片段:一个 吹小号很有天分的贫穷年轻人,被选进交响乐团;一个同样贫穷而落选的大叔,给他送了一个定音器,对他说:“这个很贵,我知道,你需要这个。”这让我想到,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位置,我们都需要属于自己的定音器,才能精准而恰好地演奏自己。有时,那定音器是身边贵人所给予;有时,那得靠自己领悟而拥有。

  侄儿会像其他男生一样,逐渐长大而变声。那童音叫着的“姑姐”、“大伯”,我当然舍不得;然而我会一样珍惜,未来那变了声的大男孩,乃至于粗犷的男子汉,叫着“姑姐”、“大伯”的嗓音和声调。



琴[qín]盖[gài]谙[ān]理[lǐ]键[jiàn]弹[tán]降低[jiàngdī]格外[géwài]晰[xī]辨[biàn]古典 [gǔdiǎn]贫穷[pínqióng]落选[luòxuǎn]阶[jiē]置[zhì]精准[jīngzhǔn]恰[qià]奏[zòu]予[yǔ]乃[nǎi]于[yú]粗[cū]犷(獷)[guǎng]

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

童年私塾旧事

我从来没进过幼儿园学习。在那个时代,家长认为幼儿园只是让孩子去游戏,在家里跟众多的兄弟姐妹玩耍和到幼儿园没有多大分别,不必浪费金钱去幼儿园。

  但我3岁就被送去“学习“,不是去幼儿园,而是去私塾。那时是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

  我的私塾叫有学校,在长泰街(上福建街)一间三层楼店铺楼上,左邻有一间庙宇(后来知道叫长泰庙)。私塾是前清秀才谭恒甫所办,故此我们习惯上把私塾叫“谭恒甫”,久而久之,连校名也差点忘了!

  课室设在二楼,没有间隔为几间课室,是“开放型“的。那里摆着一张长方形桌子,8-10个小孩子就围着桌子而坐。

  教学课程是很简单,有读书认字和朗读,也有用毛笔临摹书法。至今还记得常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这几个字。老师教导我们坐姿,以及握毛笔的手姿势,弄得手都酸了。

  私塾是有体罚孩子的。那些爱讲话,不专心,“过位“的小朋友,会被老师打手心,敲手背。最辛苦的体罚叫”做礼“, 受罚的被命站出来,两手交叉抓住耳垂,然后蹲下站起,如是重复几十次。大家都怕这样的处罚!

   我以为自己属于乖孩子型。谁知道我也难逃一劫。有一次,我的妹妹不知何故吐,把地板弄脏。老师命令我去清洗地板和替妹妹抹干净衣服。我犹豫好久,不肯 去做,老师认为我不听话,结果被罚“做礼”!我做到30次左右,开始冒汗,满身力酸软,感到晕眩,老师看见这情形后,连忙叫停,放我一马!

  私塾生活实在烦闷,整天就是读书,写字,没有休息游戏,当然没有歌唱手工画画。

  最开心的事就是放学。接我回家的是干姨妈(很多同学以为她是保姆!),那时母亲在坐月子,干姨妈是来我家客串做“陪月”的!

最盼望的是听到空警报声响。大家连忙收拾书本,准备回家。父亲的好友就住在附近,他的女儿润开姐过来把我接去她家,等到警报解除,家人才把我接回去。

  如今私塾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里,无迹可寻。转眼间那已是快将70年的事迹了。不过还时常碰到当年同“桌”同学:书法家守荫,谭赛玲老师和李景才,大家都已是视茫茫发苍苍的垂暮老人了!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年关

如今过年,越来越不似在过年,大家都如是说。

  过去,过年就像过一道难关,所以有“年关”一词。过年,得花钱呵!要送礼,要办年货,小孩要买新衣新鞋,要拜年,要红包……经济拮据的,过年总不知该算是喜还是忧。然而,正所谓,年年难过年年过,不管旧岁如何困苦,人人心中都会把希 望寄托在过年,过了这关,过了年,就会更好。再怎么困难,过年终归是过年,欢欢喜喜,祈福祝贺。

  对大多数人而言,日子在新年要比旧年好 的祝愿声中好起来了。以前留待过年花的钱,现在随时可花;年货早已成了平日都有的日常货了。要送礼,名堂多得很,得等过年那也太没效率了。肉干、鲍鱼、山 珍海味,平日吃比过年便宜得多,也随处可买,平日吃到的,过年吃也就没什么特别。至于新衣新鞋,那更不必说了,都等过年,那么多购物商场里那么多的服饰店 都干什么来着?红包,当然要,但“压岁钱”这个概念却早已从习俗中消失了。

  物资丰裕地过年,景象肯定和过去有天渊之别。最不敢领教的, 莫过于堆积在公共走廊、楼梯间的旧岁残余。家家都希望自己家里在过年之前,把不再要的东西从家里清理出去,让自己家能以窗明几净的崭新面目,接新的一 年。新的在家里,旧的去哪里?谁理?只需送离家门口,就近的公共地方一放,德圆满

  电视上新年倒数的欢呼声刚过,我还真看到两名客工,深夜里汗流浃背,清理着堆放在公共空间里的垃圾。不小的手推车,也已经不负重荷。两人眉头深锁正费力地动一张长沙发,寻思着如何替不知名的人除旧“秽”。看样子,即便是通宵达旦,也完成不了任务。

  原来,过年还是“年关”,只是如今用于客工。

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

新年时她回到新加坡。回家那一天,她的小孩像她一样准备行囊。她准备她的,小孩准备小孩的。大包小包地上德士时,她发现小孩的包包插了一支国旗,一 支有红有白,有弯弯月亮和五颗星的国旗。包包太小,国旗握太长,国旗露了出来。小孩不时将国旗取出来挥两下,又插回包包里去,兴高彩烈地一路挥舞着国旗从香港回新加坡……

  计算一下,孩子自出生到现在,有超过一半时间在国外度过,但是对于家在哪里的概念却很明白。家是有公公婆婆爷爷奶奶 的地方;家是有一大家子人逢年过节时见面,搞半天才叫得出到底是表舅还是姨婆的亲友的地方;家是养了两只宝贝猫咪的地方;家是有好吃的海南鸡饭、鱼丸面、 叻沙、炒虾面炒粿条地方……就因为这些,孩子提到岛国的口头禅是“Singapore Very Special”。

  归去来兮,这样子 的生活她过了10年。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期待这地方来改变她,为她打开一扇窗子,给她从未看过的风景,彻底她过往的一些迷信。没有一个地方让她失望过, 就连她先前自以为很了解的香港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对它所鼓吹的自由民主的不信任,到后来看到它的价值。不管是什么样的转变,都让她更清楚一个道理:没有完美,这世界没有什么地方是最好的。

  她远在美国的亲戚到了春节就特别想家,想念新加坡的亲人和气氛。但回到这里,又感觉这里热烘烘粘遢遢的气候,高楼林立的拥挤环境,采用填鸭式教学的学校,无法自由呼吸的制度比不上美国,于是又想念美国的家了。移居欧洲的女友一边批评欧洲公共机构做事情 慢得像蜗牛,食物又贵又难吃,一边又骂新加坡的报章和记者不够专业,说报纸的报道完全体现国民的文化思想水平不到位。没有一个家让她称心如意

  母亲说:“就算给你一个小岛,让你自己去规划设计,你也不会对结果心满意足。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地方。”她想:不管是哪里,不管制度是什么,不管外头的风风雨雨,只要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能够感觉温暖,感觉希望,那个地方大概就足以成“家”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的家也不例外。或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每个人的家才会very special呀。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从探病说起

赶到医院看一位生命垂危的朋友。他仍壮年,40出头,肺癌
他成就早:二十几岁,就是一家大公司的高职员。三十刚过,是自创的公司的年轻老板。
他 没有忘记他的老子在他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提醒并且告诫他:时间就是金钱,永远记住!他真的从未忘记:时间就是金钱。48的时候,金融风暴,他的公司在 风暴中倒下,他的健康也倒下,他的婚姻也倒下:妻子离他而去。他告诉我,正如他告诉其他他认识的人那样:时间是时间,金钱是金钱,两者完全不一样。

他的话很可以当人生悟道解:有时间未必就是有钱,有钱也就未必就有时间。

他若仍然是赚钱的公司老板,那躺在病床上的他,有钱,但是没有时间,至少是时间 有限了。

我因此联想起我的小孙女告诉我的一段最精短的人情故事:有两个女病人,病在同一间病室里。病室里只有一个可以外望的小窗。

病人甲躺在近窗口的病 床上,病人乙因起身困难,就躺在甲对面角落的床上。甲为了减少肺里的水,每天得坐起身来一个小时。

甲乙两人有说有笑,甲望着窗外,将所见一一告诉躺在床 上的乙: 窗外是个沙滩,很多小孩子玩水;还有年轻情人依偎在沙滩上谈情;天一片蓝,海水绿;有人拿着竿钓鱼……两个病人,要不是甲报告窗外的消息给乙,就是两 人交换家事。

有一天早上,乙醒来,发现甲床上的甲不见了。护士进来给她服药时,她问甲到哪里去了。护士回答:甲昨晚走了。

乙问护士:能否让她睡到那张目前 空着靠近窗的病床?护士吩咐助手帮忙将乙移到靠窗的床上。

她叫护士扶她在床上坐起身来,然后向窗外一望,天!窗外是一墙,哪有沙滩?看不到天,看不到海,看不到玩水的小孩依偎的男女和拿钓竿钓鱼的人。

问护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护士告诉她:甲双眼瞎了,什么都看不见。

  我对小孙女说,这故事很动人。让我告诉你一个最短的故事:一个女孩,一间小屋。小女孩单独一人,坐在小屋里。她知道,外星人侵略地球后,把所有的生物杀光,她幸运:如今是世界上唯一的女孩,也是唯一有生命的动物。一切死静,突然她听到敲门声:克,克,克……

  我的小孙女说,这哪里算是最短的故事?他的同学的爸爸说,有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写过六个字的故事。

  他怎么写?我问。她在纸上写:For sale. Baby shoes. Never worn.

“未穿过童鞋出售”。用华文翻译,虽然多了一个字,但通过电脑键盘打起字来,华文还是比英文简短和整齐。这是一则出卖小孩子没有穿过的鞋子的广告吧?

但当它是一篇迷你小说读,也未尝不可以。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假蛋

阿嫂从市场里买回来的蛋煮熟后竟然发现蛋白上有若隐若现的中文字。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蛋被人下过,有的说是被下了,后来经查证才知道阿嫂是买到了传说中的“假蛋”。

  蛋白上的那些中文字就是在制作“假蛋”的过程中从旧报纸上的油印字翻印过来的。

  “假蛋”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10年前便有人看过“假蛋”,只是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世界上竟有人无聊到去制作“假蛋”来赚黑心钱。虽然经过报道证实确有“假蛋”存在,网上甚至可以找到制作“假蛋”的秘方,但是这些年来,消费者对“假蛋”的存在和危害性却毫无戒心

  大概是“假蛋”真的假得太真了吧!

  买过“假蛋”的消费者说,“假蛋”和真蛋的分辨方法有3个。

  第一是“假蛋”的蛋壳是用碳酸钙倒模制作出来的,所以蛋壳面比较粗糙,也比较光亮。

 第二是“假蛋”在晃动时有响声。

  第三是,“假蛋”没有真蛋的腥味。还有“假蛋”的蛋黄煮熟后,会像皮球一样有弹性。

  我想,当年制造“假蛋”的创始人肯定是个天才,但是也是个“王八蛋”,因为用以制作“假蛋”的化学物质会造成人体大脑记忆力衰退,造成痴呆,这等于是慢性谋杀!

  有人计算过,1公斤的“假蛋”成本价是0.55元,而1公斤的鸡蛋却要卖到6.5元,有这么高的利润,难怪有人会“无聊”到去制作“假蛋”。

  听说连鸽子蛋、鹌鹑[ānchún]蛋那么小的蛋也有假的。(不知道有没有假咸蛋,假皮蛋?)

  今天一大早,特地跑到市场去买蛋,假装无意问老板有没有卖过“假蛋”,老板听后脸色一沉,说:都是乱报道的,没有见过!

  还好这个卖蛋的老板是老乡,要不然他一定会用“真鸡蛋”我,叫我滾蛋!

  看来还是去找那几个买到“假蛋”的阿嫂们探听比较安全些。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老王家停电



邻居老王家突然停电,找我帮忙,问我对断路器(circuit-breaker)是否熟悉。

我虽不懂电学,但知道电线短路,只需查看断路器,把跳下呈“关”的电路往上推,就可以恢复电源。每次下雨打雷,电线短路,电流中断,我就是如此这般,把电源恢复过来。因此,我自告奋勇,过去视查。

老王打开断路器,用手电筒照着一排排的电路开关,指着右下角,第一个黑色的开关说:“电视没影像,我就把这个开关拉下再推上,想不到整间屋就没电了。”

经验告诉我,电线短路得先关掉有问题的插头。我关掉电视插头,然后仔细查看断路器的每一个开关,却找不到一个跳下呈“关”的电路。

“不可能呀!电源全开着,怎么会没电呢?”我自言自语。心有不甘地又把那二十多个开关,来回的一一查看,但我始终找不到一个跳下的开关。

没法子,我帮不了老王的忙,只好叫他另找救兵。

“谢谢你。我打电话叫大哥过来看看。”老王说。

不久,老王家恢复了电流供应,我非常好奇地问原由。“那黑色的开关没推到完,再推上去就好了。”

“啊!”我哑然失笑。

我竟没意识到开关会有衔接不妥的状况。

我突然领悟到人的一个弱点:过度相信自己的眼睛,把看到的一切当作不争的事实,事事以“我亲眼看到”为依据,下定论,做决定,结果摆了乌龙,闹了笑话。孰不知看到的背后有看不到的地方,在变化,在发展。

看的不能做准,听的能不能为准呢?其实听与看一样,都有局限,是不准确的。因为听的背后,也有听不到的声音,在交流,在沟通。

那么我们要靠什么来判断事物呢?

人有一个非常敏捷的感观——第六感。以第六感来判断事物,往往比看的和听的更精准,有时虽不中,但却也不远呀!

第六感又与历练有密切的关系。历练越深,第六感就越强。女人的第六感也比男人强,这或许是天性吧?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1959年


回顾往日,特别想起半个世纪前的1959年。

  1959年的世界大事记中,新加坡占有一席之地:她结束了英国殖民地的地位,成为自治邦。这是新加坡共和国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对我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1958年,我考进南大,这确实是始料未及之事。那年承蒙华中王震南恩师介绍,到樟宜监狱对面的平民小学执教。以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根本没能力也不敢想进大学,只是好友再三要求一起投考大学,我就这样没压力包袱地参加了考试,竟然考中。但一时没钱交学杂费,只好写信向南大申请延迟一年入学,没想到很快就收到注册主任谢哲声教授批准。

  1959年4月,我了教,到云南园办理入学手续。为了省钱,不申请为寄宿生。还好行政楼对面有农家盖了一些简陋的板屋出租。我和姓余的同学合租一房,每个月7元5角。吃饭就更容易解决了,我们通常五六人一起吃饭,饭钱一角半,任添不加钱,叫了五六道菜,每个人所费不过1元8角的,最多不超过两元。

  1959年真的是一个难忘的好年头。新加坡自治政府管辖下的教育部,宣布颁发助学金 给南大贫寒学生,对我而言,是机不可失的天大喜事。申请的结果,很顺利的获得助学金,一直拿了四年,消除了断学的忧虑。当然,我丝毫不敢乱花钱,不时找些 讲义抄钢板(以前蜡纸须在钢板上刻写);到学校当代课教师;当家教,填补些生活费和书籍费。

  1959年中,王震南恩师又帮了一个大忙,把我推荐承包南大膳食的王兆璇先生,特地安排一个记账工作。这样,我不但每个月有60元进账,同时每天早上有一顿免费早餐。

  新加坡自1959年以后,国运日益昌隆,稳健地奔向全球化;我自1959年以后,教学相长了四十多年,脚步从不松懈。只是王震南恩师,早已作古多年,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他了,思之怅然。

2010年2月5日星期五

区区


有一阵子,电视不断地出现一则广告,内容现在记不得了,重点却忘不了。广告的重点突出商品价“廉”,用了一个普通的叠词:区区。我那未曾真正接受过 学校教育的古稀娘亲,对广告里用了区区,很有意见,和她同看电视,那广告出现一次,她总要说:几百块钱,能叫区区么?区区不是形容很小很少吗?又不是几块 钱,为什么用区区。我老是微笑着:那广告是针对有钱人的,不是给普通人看的。如果要卖的是区区几块钱的商品,哪能上电视重复地打广告呢?她这才说:也对! 但是为什么用区区呢?

  我本来还想解释大与小、多与少是相对的,要有比较的基础。后来觉得那样说虽然不能算牵强,多少也有些“强词”。区 区,纵使当下几百块钱或许不够一大家子上个好点儿的馆子吃顿好餐饮,几百块钱,对许多人家而言,就是一家子一整个月的生活费,区区?想象那样的一大家子, 窝在家里,对着唯一的娱乐管道,上面不停的显示,只需区区几百块钱,会是什么感觉?会不会想,我们已和国家社会相去甚远,人家的区区之数,吾家的生命线。 何其沮丧

  当然,我肯定是想太多了。一位朋友说:何止?你是吹毛求疵!当今的新加坡,还会有一大家人月入才几百块钱的吗?说区区几百块 钱,应该也没错。唉!量的形容词理论上是相对的这我能理解认同,但是,在情感上听起来就是别扭。某些话说出来,理论上没错,情感上却能伤人于无知。朋友又 说:你的要求是太高了。或许用上区区的真正原因本来就很单纯,写广告词的人只是要说价钱很便宜,知道区区意思是小、少,不就区区了,如此而已,哪来那么多 学问?

  也对!国家社会不断地前进,我们过去所学,迟早也会被“区区”掉,何足挂齿?待我古稀之时,电视广告或许会说:只需付区区几十万元,送你进入外太空,从置身度外的角度,一目了然地回顾整个地球……

2010年2月4日星期四

刀、刀、刀


光天化日,一个在公车站用手机与友人聊天的小伙子,突然被人“砍”了两刀。手上的手机被抢了,手指也断了两根,车站候车的其他人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凶徒已逃之夭夭。(听说凶徒用的是美工刀)。

  三更半夜,一个独行回家的女孩被人从背后砍去一条右。警方侦查的结果是,这起案子是随意伤人案,也就是说凶徒是砍人手臂砍过的,目的是要“练胆”。(这个无胆的家伙用的应该是开山刀吧?)

  凌晨,夫妇俩共骑摩哆车到镇里的汽车站准备接返家的女儿,哪里知道却在汽车站外被3个男人恐吓要钱。丈夫不给钱,结果是被3个恶男砍断左手,摩哆车也被抢走。(不知道恶男用的又是什么刀?)

  像这几类莫名其妙,无厘头和令人防不胜防的砍人事件似乎有增加的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是社会的压力造成呢,还是网络暴力的引发?要不然就是钱不够用!

  几天前又看到一则砍人的新闻。

  有人在深夜的巷子里持刀抢劫。反抗的受害人都被砍成重伤。

  根据受害人描述,凶徒作案时用的是一把菜刀,他作案时喜欢卖弄“刀法”,表演“刀功”,根据描述,警方很快便把凶徒捉捕归案。

  原来凶徒曾经在附近的某大餐馆里当过7年的厨师。是职业病使然,让他了马脚。(这家伙也太爱表现了吧?)

   经济不气,社会压力大,年关又来临。我的结论是从现在起,打手机时要耳听八面眼观四。三更半夜不要走进死胡同,也不要独自一人回家。如果真的不幸 遇到持刀的人时,请保持冷静,先看看他手中持的是什么刀再做决定,如果是美工刀,就把手机给他;如果是菜刀,就不要反抗,如果是开山刀,那就赶快逃命。   (传自广州)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

落难横琴


全长50公里,号称世界最长之港、珠、澳跨海大桥,最近动工兴建,预计5年后竣工。一旦通车,香港至珠海车程只需半小时,而港澳的陆路时间也减至一小时左右,太便利了。

  谈起珠海市,笔者又爱又恨!渔人码头物美价廉的海鲜,值得推荐。但对某些面包车师傅的伎俩心有余悸,不敢恭维。第一次到珠海,就让“高手”给放逐到“横琴关卡”,差一点误了回程班机。

  到过珠澳的游客都晓得,由澳门出入境珠海市,惯例是取道澳门海关和珠海的“北关卡”。两个关卡仅是一箭之隔,步行5分钟就能越过边界。然而,两地的人流量确实惊人的超暴、超拥挤。我们一行人却偏偏选择周末关,结果在关闸内被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能“逃出生天”。

  在珠海市闲逛两天后,回程的早上,包租的面包车师傅小林忽然对我们说:避免到“拱北关卡”活受罪,若肯付250元车资,可由横琴关卡出关,并直接载送到澳门机场,省时又舒适

  见我们面有疑色,他立刻上说:横琴关卡就好比贵国的大士第二通道。新加坡的地图似乎已在他的掌控中。小林更不忘推销“横琴桥”之壮观,说什么“珠海横琴桥,珠江最骄傲”,错过了到横琴桥一游是游客的损失。最终,大伙还是上了“贼车”。

  抵达横琴关卡,下车办理出关手续,小林说自己会在澳门关卡外等我们。料10几分钟过去了却仍不见人影。更糟的是横琴关卡简直是个“鸟不生蛋”的遍远郊区。除了我们几只笨鸟外,人影车影都没一个。

  觉得事有蹊跷,跑去问澳门海关人员。棒头一句粤语:“你们被人揾笨啦!”这才如梦初醒,让人骗上梁山当了子。眼看离登机时间已不多,正所谓“后没退路,前无救兵”,大伙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一辆似乎早有“预约”的小巴缓缓驶来。司机一口叫价300元直送到澳门机场,不要就拉倒。还故意踩着油门准备离开。虎落平阳被犬欺,我们只好硬着脖子,咔嚓一声任人砍。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陪读心情


每个学期开学的前两课,总有些带着试听心态的学生,坐进来听;上个星期,课未开始,就几近“座无虚席”。开讲后,陆续有学生走进来,有如在剧院迟到的观众,静静躬身寻找零星的“单身席”。有些结伴来的,不得已分开坐了。

  再讲了一会儿,有个女生轻轻走进来,在她身边,有个男生,也轻轻地走进来。以我“专业”的眼光,一眼就望出,女生是来上课的,男生是想陪着她坐进来听课的。无奈讲堂满座,那女生望见了中间某个落单的位子,两人稍有不舍,终于一个静静走进席间,一个静静推门出去。

  全场学生专注地听着我分析歌词,而我无法不小小分心,因为望见这一幕,而有所感动。那画面里头,有我所熟悉而又不断复习的美丽:文学、年轻、犹在生长的爱情。其中最最美丽的,还是“陪”的这份心情――尤其是所“陪”的,是“读诗词”这回事。

   教课多年,站在讲台上,举目所见,谁是选修的,谁是旁听的,谁是纯粹“陪读”的,一眼就看出来了。有趣的是,陪读的,从来都只是男生。谁说女生比男生重 视感情?男生爱起来,比女生还温柔。我喜欢不动声色,看那些陪读男生,如何从看自己的书,到渐渐放下书,聆听诗词境界。偶尔讲到情歌佳处,两人互望,令我 这入讲课的人,每每“外”。

  如此陪读,既是奢侈的“时”,也是无价的“共度”。走过年轻,以后很难重复如此单纯的心甘情愿。也许因为我还经常超龄地做着“陪读”的事――不一定是两小无猜缱绻,而是细读人间的相――所以深其中之美,在两心之间,又在二人世界之外。

   上个学期,讲到苏唱的《牵手》,追到《诗经》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句子。某位陪读男生,轻轻握了握身旁专心抄笔记的女生的手,又轻轻放开了。 那天下课后,我开车离开校园,看见那男生和那女生静静走回宿舍;两个人,静静地牵着手。我一面开车,一面忍不住从后视镜里再看一眼,陪读的岁月,陪读的心 情。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饭菜

新加坡有些食物,我不知道外地有没有。

  在咖啡店或市场上,时常摆着一个玻璃柜子,里面放些叉烧包、豆沙包、“烧卖”、猪肠粉(与猪无关),还有就是“饭菜”。

  饭菜是装在一个塑胶盒子里的,盒子外面贴一张纸,印上厂家的名字。

  我觉得奇怪的是,“饭菜”不太像一种食品的名字,它由“饭”和“菜”两个名词组成,不知饭是主体,还是菜是主体。

  另一点是,饭菜里没有菜,是在饭底下放一点叉烧、一小块蛋(八分之一的鸡蛋)。

  我偶尔会在喝咖啡的时候买一个饭菜。它含有饭,不多,吃不太饱,可以当点心。

  那天,我在某个巴士转换站的小食店买了个饭菜,发现里面的叉烧少了,蛋变得更小块,而且又涨价了。

  自从金融海啸后,雷曼兄弟倒了,有些商家就采取偷偷涨价的方式:快熟面变小包些,洗洁液减少分量,食品改用较差品质的原料……总之,让你从外表看不出它的改变。

有些国家则多印一些钞票,让货币贬值。难怪有一位经济学家说,应该印壹百万美元一张的纸币,上面的人头就用小布什好了。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花大钱,有利货币贬值。

  有人说,我才不管金融海啸。你不管金融海啸,金融海啸却要管你。至少,你吃的饭菜味道更差,料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