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

回家

这次回家逗留时间颇长,也能慢慢的逛逛新加坡,去了不少可能一些新加坡人也还没去的地方,在自己的家园里做了一回深度游旅人。

  我也觉得新加坡越来越漂亮,虽然城市越来越拥挤,空地起了楼房,老地方被拆除。去了滨海湾,地铁出口的餐饮和休闲设施也都不见了,变成一片狼藉,恍惚间,觉得或许它们都不曾存在。优质的餐馆的确也多了,用餐的人当然未必是新加坡人,服务员也来自五湖四海,到底这些转变为了谁?当然有大部分的新加坡人还是挺享受这种中产式的甜美生活,当然也有大部分的新加坡人觉得这些似乎和他们无关。

  我过去特别喜欢,现在也觉得好逛的小阿拉伯,现在也已经面目全非。很多房子都修复了,老门窗卸下了它们憔悴邋遢的面容,变得明艳动人,经过装修等待新主人的大驾光临。过去记得这里有不少的老式咖啡店、香水店等,但他们不少已经搬离了原址或让其他可能更为短命的时髦商铺取代。改变未必是件坏事,只是为什么只有一种方向的改变。活化老区是我所关心的课题,保留了躯壳典当了灵魂的地方,和一个购物商场有什么太大差别?所谓的历史只是这些老区最显目的装饰品而已。

  我喜欢香港的Soho或上海的前法租界,在那些区域中闲逛,除了时髦餐馆之外,还有不少老式的杂货店、文具店等,提醒我们城市曾经走过的路。这些老区内还生活了不少“原住民”,因此不像城国的老区,清晨或深夜时总觉得死气沉沉。我们历史不久的古早生活形态早已经进入了博物馆,而不是活生生的在身边演出,不断的翻新翻新翻新,也自然会让我们对生活美学中的老旧残等失去了品鉴能力吧。

笔心

  不断的翻新翻新翻新,也自然会让我们对生活美学中的老旧残等失去了品鉴能力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