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垂钓幸福

好友A已步入中年,常自嘲并未实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志向。她的心尚未有所属,幸福之图景还在打造之中,尤其排斥被贴上“剩女”或“败犬”的标签。周遭的朋友都劝谏A在找寻人生伴侣时眼界不要设得太高,并早些儿“安下心”了结终身大事。

   A认为她的处境亦犹似一名垂钓者,面向着如大江大海般无边无际的情感之谜,正在搜捕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却不知这样的随遇而安是否如同缘木求鱼。她曾献出 真心,腾出时间,以为只要自己等待得够长久,具备充分的耐心,就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然而,在芸芸众生中,她如何辨识,谁才是英国作家吉卜林 (Joseph Rudyard Kipling)诗中所指的“一千人中之一人”?

  在韩剧《恋人》里,男主角天还未亮就在湖边垂钓。他 的下属前来寻人,随意探问是否有收获?男主角连一条鱼儿都没钓到,并猜测其中原因是水里的鱼儿还悠游在梦乡里。两人的话题转移到“幸福”的定义,下属家里 的冰箱虽应有尽有,他却认为自己只是“偶尔幸福”。男主角后来跳进水里,下属紧张地呼叫了一阵子之后,男主角才把头探出水面,并回应此举已把鱼儿都叫醒 了……

  我们都渴望以垂钓的姿态展示挂钩之鱼,炫耀自己在竞争中搜获的胜利品。然而,对于人生追求的诸多梦想与幸福,我不禁寻思,本身可 否能以随机的形式索求命定的解答?幸福既然并非常态,只能偶尔享之,在抛出垂钓的诱饵之后,我们难道仅能静待愿者上钩?对于幸福的垂钓,我们不是姜太公, 未必能如愿以偿。

  当我们鼓起勇气投身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亲历无数的狂风巨浪,才领悟人生中持竿垂钓的不是自己,而是无法捉摸的命运。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当我们采取实际的行动,唤醒沉睡的心灵,而不是一味守株待兔,才能趋近偶尔幸福之境。如此一来,我们方能达至苏轼《记游松风亭》文中 所云“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境界,让心自由自在地徜徉于幸福的暖洋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