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早已有了好书店

  台湾诚品进驻香港,本土书店集团积极备战,装修的装修,减价的减价,宣传的宣传,战况味浓, 即将出现一场关乎书籍流通的“文化大战”。
  对香港人来说,当然是好事,竞争带来多元,多元创造选择,最终受惠的是消费者。即使对本土书店集团而言,亦不算坏,有挑战始有进步,精益求精,百尺竿头,大集团拥有足够的粮草和人力优势,一旦动员起来, 不见得会输给福尔摩莎的入侵者。
  遭诚品冲击最深、杀伤最大的“受害者”, 终究只是小本经营的二楼书店,无论在入书的种类和速度上,以至在讲座活动的筹办上,皆易吃亏,必须重新找寻自身定位,re-position, 否则必被阴干。
  本土书店集团的龙头老大,肯定是商务印书馆。很好玩,许多年来许多香港人——包括我自己——习惯把它简称“商务印”,或因错把“书馆”二字看成“书店”,错得久了,便成传统,懒得去改,反正有了感情,错也错得够亲切。相对于入侵者诚品,商务非常本土,总部成立于1897年的上海, 早于1914年已在香港设立馆,三年后,开始编辑和出版教科书,对于香港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贡献极大,回归前,回归后,皆如此。
  两岸三地都有商务,但以香港做得最全面、最开放、最摩登,内地的不必说了,老气横秋,禁忌重重,跟张元济的第一代文化理想相距甚远。台北的商务,位于重庆南路中心地带, 在蒋介石的“文化跟班”王云五主政时,尚有余威,后来,没落了,中间一度由郝明义执掌,予人厚望,只可惜他很快便意兴阑珊地跳船离开,剩下破船零落,像博物馆里的老古董,只足看,不可用。
  香港何幸,我们的商务印书馆一直保留并发扬了老商务的文化精神,视野立足本土,姿态不亢不卑,从来不会snobbish,只愿扎扎实实地把流通和出版工作做得专业,在此出生和成长的一代又一代香港人,不管是买文具或买教科书,无论是买繁体书或简体书,谁未曾受过香港商务的护荫与启蒙?对此百年老店,香港人理应心怀感恩。
  是的,香港商务自有她的限制,机构资本的背景,地产霸权的凌虐,都令她受限重重,但她在艰困的空间下仍能坚持精进,不像上海商务般失语,也不像台北商务般自弃,更属难得,理由恐怕是因为主政者都是香港人,这其实是“不服输”的香港精神的最佳表现。
  福尔摩莎人来了,我们欢迎,但别忘记,我们早已拥有自己的可敬的书店,我们当然义无反顾地支持她。本土商务,就是香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