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小一报名


  和几个当了父母的朋友喝茶,话题一直围绕在怀孕、产检、婴儿用品、孩子相关的话题。我虽是局外人,也跟着热闹一番。席间有人说:“哎呀,现在好像很好玩,等他要报名念小一就‘头大’咯。我和老公已经开始在计划要让他上哪一所小学了呢。”这个“标题”一打出来,大家的讨论更加热烈。
  当中孩子已经上小学的还有点“幸灾乐祸”的笑说:“还好我的阿Boy可以上我的母校。”我不是家长,但因为家里的侄儿外甥多,也近距离见证过几次的“小一报名”。所以他们说的对我来说都不陌生。毕竟,孩子的教育对父母来说是很大的事。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能够赢在起跑点上。
  我不能完全理解的是,大家不都知道所有的本地学校都是根据相同的教学指标在运作的吗?或许“牌子”对于我们来说好像真的太重要了。前几天参与制作早班的特备开讲节目,一些家长提及自己的孩子被编入普通源流或是无法进入名校的事。有者甚至声音颤抖、哽咽。父母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机会的苦心可以理解,只是看到他们如此忧虑的反应,我心里有点担心。
  以前也看过一份报道,一名家长在抽签的现场因为孩子抽不中而“伤心欲绝”,抱着孩子流泪。我当时想,那个孩子的心里作何感觉?如果父母认定他因为不能进入那所学校就是一件“绝望”的事,那他还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信心吗?
  很多专家都会提醒说我们成年人对于孩子们所释放出的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以前代课,就有学生说他们的父母对于他们进入普通工艺班很失望,他们也因此而认定自己的人生“完蛋了”。他们从周边所获得的所有的人和信息都在“催眠”他们,让他们完全相信自己是没有能力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分班制是为了按照孩子的学习能力来学习,那不过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一部分。
  只是或许,我们前进的速度太快了,使到我们没有办法正向积极地看待很多的事。这些孩子学习慢,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学习,为什么要为他们贴上标签?为什么一定只有念名校才能成功?又或者,他们真的在学习的道路上摔了一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为他加油打气呢?为什么要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面对挑战和挫折的能量呢?我有很多以前念普通班或是留级的同学,后来的成就也都不逊于我们这些顺利升级的快捷班学生啊。
  最近我们常常提起“品德教育”,教导孩子们要“做好人”。我绝对赞成。但是会不会教他们“好好做人”也一样重要呢?赋予他们坚韧的毅力和耐力,在极具竞争的大环境中他们才能更好地生存,不是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