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中医西医


  一直以来,老妈告诉我,阿姨不信中医,尽管因年老而多病缠身,有些病痛西医似乎久治不见功效,还是不肯尝试以中医治之。
  不久前,阿姨来新,果然问我是否“信”中医?这“信”字在这里作何解?是迷信、相信还是诚信?对于四五十年代就旅居泰国的阿姨来说,我猜想她对中医的认识,多半是停留在:中医等于江湖卖膏药,要不,便是让病患者喝符水。所以,“信”中医意味着“迷信”。
  今时今日,中医术已被证明具有科学根据,不少医院已认同中、西合医,以更全面的让病人受益。所以,中医肯定与“迷信”无关,也已超越了“相信”与“不相信”。因此回答阿姨,“适合”与“不适合”应该是较妥当的答案。至于是否适合,应该是依病情、体质,等等来做考量。
  但,如果阿姨说的是“诚信”,那我便难以作答。“诚信”受质疑,肯定不是中医独有。没诚信的西医,不也常常见报?这类新闻听多了,也难怪近日寻医,大家都先问“可信与否”?这里的“信”,肯定是指“诚信”。
  只是,在成人世界里,黑白从来不是那么分明。比如,不对的人不一定不是好人,因为“不对”的定义、尺寸会应情况而更改,也会随不同的价值观而更改。雏妓案件为佳例。有时或许人家是真的为你着想,你却存有疑心。也罢,却不好好寻问答案,硬设立布满陷阱的问题,以取得自己想听的答案,因而断定别人的诚信有问题。
  请别误会,我没意识在这里“轰炸”中、西医,只不过借用中、西医来做引述。当然,其他各行各业,都存有“可信”、“不可信”的问题。作为销售服务者,在赚钱之余,千万要保持一定的商德与诚信。如果问心无愧,大可不管别人的闲言闲语。作为消费者的,自己也要做好功课,然后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一定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极可能同时扮演消费者与销售者的角色,所以骂人的同时,也可能在骂自己。套一句近来流行到不行的成语互相提醒,万事还是“步步为营”为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