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昵称红酒


 EMBA同学常犯上“自恋症”,成功常让人“自以为是”。有一次,学生做了个游戏叫“从别人眼中认识自己”,同学必须手牵手,眼对眼,告诉对方“在我眼中,你像……”有同学就说我像红酒,后来集体封我称号红酒,我还蛮喜欢这昵称的。
  身为“成功女性”,我偶尔会接受媒体采访。我总是抱着好玩的心情看别人怎么写我,最常见的形容词是“充满激情和感染力”:“女儿、妻子、母亲、教授、高管、朋友……红酒教授生活中担任了很多角色,但是她却能在各个角色间平滑而又完美地转换;优雅、艺术气质、平和、开朗……是很多同事和朋友对红酒的印象;面对镜头或者是摄像机,她总是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充满激情和感染力……”
  “她是最不像教授的教授,她一走进教室,总会让人诧异,完全打破典型女教授严肃,沉闷的形象。亮丽的外表,睿智的反应,渊博的学识,集理性和感性融于一身。她就像红酒,因为红酒的成分复杂而丰富,能让人味觉上有无限的享受,视觉上更带着一丝浪漫,越喝越有味道……”同学如是形容。
  我觉得之所以被同学称为红酒是因为自己身上有几种元素:一是自己是个“文化边缘人”的特质。出生和成长在新加坡这样多元文化的环境,小学中学就读华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留学和生活,我常觉得自己不中不西,但也可中可西,中西融会。因为成长的环境,我能讲流利的英语和华语,也懂得粤语、闽南语,潮州话和海南话等方言。多元化的新加坡环境、华人的家庭背景和留学美国的经历,使我比较能够解读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边缘人的特质变成是我在生活和事业里的一种优势,能让我对教学和研究工作有独特的思维和视角。
  还有一个元素是因为我身上有舞者和学者融合的特质。年轻时曾经醉心于舞蹈,后来到美国留学后却转身变成了一个学者。“在红酒身上经常可以看到她舞者和学者的多元特征:艺术的出身造就了她在课堂上永不消逝的舞者的激情,学者的修养炼就了她性格中的内敛和含蓄”。或许红酒在别人眼中就是中西文化的融汇,理性和感性的融合形成的一种性格气质。
  我现在已经半定居在上海,喜欢上海那种古老又现代,含蓄又奔放的城市性格。中国和新加坡的文化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价值取向、管理风格、为人处事、生活方式等,中国重视做人,而比较西化的新加坡则重视做事,建立关系比建立系统更重要。在中国这些年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强调“做人”的东方文化,和强调“做事”的西方文化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文化边缘人”在这里是一种优势,对于一个以华人企业的文化管理为研究方向的学者来说,也是一种创作激情的源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